中国发电机组出口十强

中国石油战略合作伙伴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文章中心>公司新闻>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年发展规划(2025-2027年)

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年发展规划(2025-2027年)


文章出处 : http://www.supermaly.com 发表时间 : 2024-12-20
免费电话
专业的发电机组厂家

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年发展规划(2025-2027年)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我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山东省第三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入库名单》的公告要求,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马力)特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发展规划。

二、发展基础

赛马力是一家从事移动应急能源车、新能源移动电站、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等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7年,是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拥有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5个省市、级研发平台。公司质量体系完善,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节能奖、潍坊市科技进步奖、潍坊市文明诚信企业等荣誉。2023年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研发投入超过2000万元,企业逐渐成长为新能源发电设备领域领导者。

公司现有职工120人,技术人员35人,占比29%,重视校企合作,积极深化与潍坊职业学院、潍坊学院、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已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已申请国家知识产权近15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4项。公司近3年承担企业新型学徒制任务1项;开展在岗职工培训达300人次;取得与潍坊职业学院共享的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2项;与潍坊职业学院、潍坊学院开展新能源发电技术、燃烧控制技术的科研合作,累计科研经费610万;与潍坊职业学院合作项目岗位实践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工作。

三、建设目标

全方位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制造工艺升级、实习实践等领域与各院校开展合作,促进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有机结合,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和质量提升,更好满足行业、企业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定向人才培养机制,采用工艺技能交流、技能赛事切磋、校企人员互聘等方法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和能力。赛马力计划接收2~3名相关专业教师来企业挂职锻炼,采取“双导、双培、双平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强化专业教师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学校培养一批青年科研骨干教师,提升专业教师科研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

2.依托赛马力环保节能生物质能源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新技术项目,联合开展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等研究。组织校企双方科研人员,共同承担环保节能生物质能源中心新技术发展中的关键性、应用性技术研究课题,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级的科技攻关项目。赛马力计划申报3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与合作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共享的知识产权证明3项。

3.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岗位实习实践,让学生提前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岗位工作内容等,增强其对发电设备产业、企业的认同感,有效缩短企业适岗培养周期和成本,有效缓解紧缺性工种用工紧张局面,提升整体竞争力。赛马力计划接收职业院校或高等学校学生开展每年3个月以上实习实训累计达60人以上。

四、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建设

1.成立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院校领导以及技术专家等共同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副总裁担任组长,在公司设置产教融合办公室,统筹及协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2.建立产教融合定期沟通机制,校企双方定期沟通,对于合作的各个项目、各项机制开展定期磋商,保障各个产教融合项目安全、有效开展实施。

(二)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标准建设

1.公司联合各合作院校,依据产业发展趋势,企业实际用工需求等内容,共同研究、讨论,分层次、类别确定人才培养路径,建立起科学有效,符合产业前景的人才培养体系标准。

2.在满足公司人才需求基础上,制定面向行业及生态链企业的人才培养项目方案,并组织开展实施,推动产业人才共同进步。

(三)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共同培育

1.深化校企协同育人,通过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校企共建多元化、多样化、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和精准化、差异化、定制化的产教融合模式。

2.将最新制造工艺、新型产品、以及行业和岗位实践要求融入教学计划当中,将现代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全过程,校企合作建立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培养模式。围绕智能制造、精益生产等内容,积极推动多学科融合。

(四)落实产教融合资源建设

1.围绕发电设备智能制造以及先进工艺技术,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开展相关专业、项目的实习、实训,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与行业协会、各院校共同推进实训基地建设,给予院校实验实践基地科学合理建议方案,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继续推进并进一步开放教师入企进行实习实训、共同完成学科、课程开发,开展产品研究、工艺技术升级等一系列合作。

3.大力实施“高精尖人才”、“双师型教师”、“技能大师”引进培育计划,通过实习实训和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校企互聘,从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强化领导责任,做到齐抓共管。公司成立产教融合领导机构与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赛马力产教融合规划与实践项目,明确职责、权限,确保产教融合规划高质、有效落地。

(二)运行机制保障

围绕产教融合重点工作,将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分解成项,明确责任主体,工作目标,同时建立产教融合中企业、院校的通报互访制度,对校企合作各个项目运行状态、存在困难和协调解决问题等建立定期协商机制。

(三)产教融合质量保障机制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及园区的各项产教融合政策, 按照国家、行业及企业对产教融合的管理思路和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管理制度与办法,并严格执行制度内容,健全产教融合各项目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项目当中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本文链接:http://supermaly.net.cn/news/gongsixinwen/78